(要闻)大荔县“大学生专业户” 热心教育就这么任性
本篇文章2254字,读完约6分钟
辛向东、武纯霞夫妇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分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的政教系和物理系,退休前都是教师,他们育有三儿一女,先后都考上了大学,因此,他们家被当地人美称作“大学生专业户”。
言传身教,让儿女们学有所成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在这个经济膨胀的时代,许多人认为这已经是有些陌生的“老话”。但就是这样的老话,辛向东老师在给家长和学生进行家庭教育辅导时,仍能讲出新意。他的秘诀就是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他说:“知识太陈旧,讲得再天花乱坠,家长们也难以被说服,更何况对新事物好奇的孩子们。”
辛向东夫妇这种好学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儿女们。在辛老师家里,学习无处不在。儿女都还很小时,缝纫机、案板、饭桌随时都会变成课桌,地面常常被当做黑板,就连火车上、自行车上、土炕上也不时变成了研讨问题的场所。
辛老师说,儿女们今天的成就与这种好学进取的氛围分不开。大儿子武华涛是美国金融界的佼佼者,但从本科到耶鲁大学的博士,他读的都是地质专业。原来,在读博士期间,他同时对金融产生了兴趣,就自费抽时间旁听金融课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今天的成就。小儿子辛华波是自学成才,后来考取了天津中医学院大本班,如今已是天津市一家医院的副院长。
但是,学习知识并不代表生活的全部。“孩子长大能干什么,关键在家长。”辛老师教导并要求子女在上学期间,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要习惯过艰苦的生活。所以,四个孩子从小就主动帮父母做家务、下地干活,推拉肩挑,样样能行。
辛老师家里曾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坏了修、修了骑,大人骑了给孩子,老大骑了给老二,这样传下去,骑了整整35年。儿女们也继承了这种节俭的传统。直到现在,武华涛回国探家,依然穿着朴素,同学见了都有些吃惊,说他不像出国在外的人。
义务施教,让望子成龙的家长和好学上进的孩子们求教有路
1980年,年仅15岁的武华涛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1984年,女儿辛晓冰又考入西安交通大学。那个年代,家里能出一个大学生都不容易,辛老师家里竟然出了两个大学生,而且还是名牌大学,这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许多不认识的人慕名前来求教。
1984年暑假,在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的请求下,武纯霞老师在她当时就职的许庄高中免费办了第一期辅导班,和放假回来的大儿子、还有刚考上大学的女儿一起给8个学生补习了物理、化学、英语等课程。
从此辛向东、武纯霞两位老师的免费家庭教育一发不可收,有熟人的孩子,也有不相识的陌生人。除了补习功课外,辛老师还发挥他的政教特长,以及做了十多年中学校长了解孩子心理的优势,给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方法培训,并给家长们传授教子“秘诀”。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俩人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并立下“有求必应、来者不拒、无私奉献、分文不取”的施教宗旨。
不光大荔,渭南、澄城、富平等地的学生也经常跑到辛老师家中求教。周末或假日,大荔县城关镇西郊社区百家院的辛家就成了家庭学校。最多时一次达五六十人,听课的队伍从客厅排到了院子,一直排到了大门外,凳子不够用,他们就坐在自行车上,或倚在门框上,有的甚至自带凳子前来。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成了辛家的一“景”。
为了方便学生和家长听课,辛老师特地请木工做了二十几个小凳子,还有小课桌,他和老伴还自己动手制作学习模具。有的家长过意不去,给辛老师他们送来水果、礼品等略表心意,二人都坚决拒绝。
辛老师的儿女们也不时地加入到义务帮教的队伍里。不管是以前上大学放假回家还是现在回国探亲,辛晓冰都会热心地给上门求教的孩子辅导英语等功课。辛华波还利用学到的医学知识热心为街坊邻居解答疑难。
乐于关照,对素不相识的孩子的关心胜过自己的儿女
辛老师曾是大荔县老年象棋赛的冠军,但是忙于家庭教育工作,这个爱好已经放弃十多年了。他说:“打麻将、下棋,一坐几个小时,耗费精力不说,也没有什么积极意义。给家长辅导家庭教育的方法,给孩子讲授学习技巧,让厌学的孩子对学习有兴趣,让勤奋的孩子学习得法,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不费什么体力,我们现在这个年龄还可以继续干下去。”
辛老师夫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潜心研究曾经风行一时的“四轮学习”方法,并进行概括、总结,然后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孩子和家长,并自费编写出版家庭教育心得,免费分发给需要的人。
从1994年退休以来,辛老师和老伴累计开展了700多场次讲座,听众人数达17万余人次。有的孩子在武老师处补习物理,一补就是五六年,两位老师分文不收,热情耐心。有人劝辛老师老两口说,现在是经济社会,你多少收些费用,然后再用这些费用去资助困难的学生不是一样吗?他说,那不一样。我们老两口都有退休工资,够花就行了。而我到学校做一场报告,有1000人在听,那我就是资助了1000人,何乐而不为呢?
辛老师辅导过的学生可谓桃李遍天下,有出国留学的,有上北大的。而且辅导过后,还经常联系孩子们,关照他们的生活起居,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简直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上心。孩子们出息了,老两口也感到欣慰。辛老师说:“我们以此为荣,以此为乐。”
编后
辛向东家教严格,家风纯朴,家庭和谐。两位老人可能没有太多的金钱,但他们精神矍铄,内心愉悦。这种愉悦,来自于乐善好施,来自于无私奉献。他们不仅让自己的儿女有出息,还把这种教育精神延伸到社会上,虽然离开了教育岗位,却把教育好下一代作为一辈子的事业来继续。大报告,小辅导,一切都是热情投入,分文不取。他们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在他们看来是力所能及的小事,我们看到并体味到崇高的力量。
编辑:曹晶
标题:(要闻)大荔县“大学生专业户” 热心教育就这么任性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