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风吹芦笋林 召唤幸福来
本篇文章1311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刘虹
在华州区下庙镇南街村渭河以北的广大土地上,秋天的阳光如金,土地上的芦笋长到了一个人的高度,芦笋林的深处就是谢双林的“窝”。
妻子两年前去世后,谢成了一个孤独的人,她的孩子已经成年,不需要照顾。自从2017年冬天种植了这种芦笋,芦笋田就是他的家,他在这里吃饭、生活、工作和放松。尤其是在去年大旱和大部分芦笋苗死亡后,他更加关注这片土地。
今年整个夏天,他光着膀子,光着脚在地里干活。太阳晒得他皮肤黝黑,他用汗水浇灌芦笋。“我从未见过任何人的芦笋长得这么好。”9月2日,前来看望谢的合伙人高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谢脸上露出了笑容:“对不起我的劳动。”
南街村是渭河附近的一个移民村。2003年8月前,这里的村民以种植芦笋为生,芦笋出口到日本,给村民带来了丰富的生活。但是洪水改变了土壤,芦笋消失了。村民们也害怕上涨的水错过庄稼,大面积的土地变得贫瘠。好一点的土地只种小麦和玉米,村民过着拮据的生活。
带领村里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要有勇气,要有创新,要有吃苦。2017年初,作为南街村的主任,谢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通过市场调研,他和村支书魏瑞展发现,近年来芦笋种植层出不穷,效益不错。于是他们去山东考察,通过学习,决定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南街村的穷人致富。谢是合作社的负责人。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和扶贫资金,开始大力种植芦笋。
他在渭河以北的贫瘠沙滩上转让了地势略高的土地,种植了250多亩芦笋。这个文竹不仅是他的未来,也是整个移民村的希望。
“我们的芦笋是订单式种植,卖给高,销售还不错。”谢对说道。
高从1986年开始从事芦笋的收购和深加工。他是芦笋行业的专家,对谢双林寄予厚望。“目前下庙镇、六枝镇都有文竹产业,陕西其他地方也有,都是散户,一家四五亩,连一块都没有。谢双林种的芦笋是陕西最大的。”
为了搞好管理,今年他花了十几万买了一条船,放在渭河里,方便南运北运的农资。他们打井,进行滴灌。努力有回报,芦笋长得好,让人看到希望。在他的驱使下,一些人一个接一个种下,让他照顾。现在他的合作社有将近400英亩的芦笋。
芦笋要三年才能达到盛花期。说到未来,谢已经算了一笔账:“这近400亩芦笋每年要花近百万元。水,一亩地得到60元,一年三四次水得到67万元。施肥,一袋肥料165元,一年施肥四五次30万。除草,200块一亩地,一年四五次拿到30多万。各种费用加起来,我已经投入了130多万。我把所有的钱都花在给儿子买房子上了。按照今年的增长,到了丰年,以现在芦笋每公斤9.5元的价格,亩产1500公斤,年纯收入至少200万元。芦笋一年种一次,以后只需要管理,可以维持10年。”
现在,站在芦笋地里,一眼看不到头。秋风吹来,文竹翻浪,赤手空拳的谢双林像一条鱼,在绿色的海洋里快乐地游动。新闻推荐
在世界屋脊守护母婴安全:陕西妇产科医生罗蒙新华社记者严娟
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一轮明月似乎触手可及。这是陕西医生罗蒙在西藏阿里度过的第五个中秋节。虽然“家里月色多亮啊!”,但是...
陕西新闻,新鲜,信息量大。你可以走遍天下,却尝不出家乡的味道。不管离陕西多远,都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这里见面。
标题:(要闻)风吹芦笋林 召唤幸福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