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陕西新闻网”在本站您可以浏览到陕西省10个市最近发生的最新资讯,是世界人民了解陕西最好的一个窗口。

主页 > 资讯 > (要闻)华商报走进名家书房系列之三 到陕西著名作家的书房沾沾书香 走进穆

(要闻)华商报走进名家书房系列之三 到陕西著名作家的书房沾沾书香 走进穆

来源:陕西新闻网作者:李子光更新时间:2020-10-25 18:48:02 阅读:

本篇文章3205字,读完约8分钟

穆韬,《美国文学》杂志执行副总编辑,陕西省文学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文化散文集《以前的风格》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和“2014中国好书”。

“我不是书房,是老房子,在这里看书写字。”虽然穆韬是这么说的,但是如果你看到他的书桌上摆着各种“U”字形的汉代史书,书上有各种笔记,桌上放着摘抄的卡片,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书房。你可以想象它的主人是如何陶醉在山海之中的。

韩曙买了六版

著名学者的自习室,里面堆满了书,令人羡慕。更有意义的是感受他们最真实的创作状态。

“我现在经常读的书是关于汉朝历史的,我目前正在写班固生平年谱。从他1岁去世到60岁的每年大事记。目前史学界和文学界都没有班固年表。这样做我还是挺满意的。”

因为对汉史的热爱,穆韬的书多为汉史书籍和汉史研究书籍,所以专门留出一间房子陈列。在他的写字台周围,他能看到的只有历史书,其中一套《二十五史》有半个人高。韩曙买了六个版本,因为“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注释”

为了准备直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放三脚架,因为桌子上的书堆得很高,直播台的三脚架腿不够长。为了能得到一个通畅的画面,我又不得不支起一把椅子。

我们对汉史的研究远远不够

作为资深编辑和作家,穆韬对汉史的关注令人惊讶。他笑着说:“我在用草杀兔子。”谈及对汉史非常感兴趣的原因,他说:“1993年我从河北省作协调到Xi安,1998年主持《梅文》的工作。主编贾平凹主张大散文。作为副主编,我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大散文,才能补上。我和平奥的编辑谈过几次,他觉得汉代的石雕氛围和人像砖都很不错。那我就要了解他的审美,开始看汉朝的历史。"

穆韬谈及他的《汉书》研究观:“汉代的边缘学科是史学。如果一个时代的前沿学科是史学,那么这个时代是清醒的。如果史学不突出,这个时代就是浮躁的。汉朝的历史很重要,我们研究的还不够。秦始皇统一全国,但基本上是前奏。文化、政治和礼仪制度的基础都是在汉代形成的,在唐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影响了现在。我们平时多讲汉赋,其实汉代最伟大的是史学。秦始皇埋书埋儒。刘邦虽然没有文化,但为了夺回历史,他发出了征书令。先秦的史书,包括百家、五经,都是在汉代整理出来的。《史记》和《韩曙》,这两本书影响了后世的文学风格,如传记、传记、书籍、表格和家庭,以及今天的报告文学和传记。汉代司马迁之前,历史既不好读,也不有趣。司马迁在史书体例上做了很大的改变。”

(要闻)华商报走进名家书房系列之三 到陕西著名作家的书房沾沾书香 走进穆

贾平凹的手稿被介绍给Xi

穆韬书房里挂着几幅贾平凹的字画,其中一幅上刻着一句诗:“掩门藏明月,推窗放野云。秀木和狂涛,从河北北部到秦西部。人生的路有很多种,和谁在一起,谁愿意第二天就有几千块积蓄。”“这是我在河北作协《长城》杂志当编辑的时候,为了找贾平凹去Xi安两次,他拿到稿子后画的。"

穆韬回忆当年的粗糙手稿。“当时我是河北省作协《长城》杂志的小说编辑和理论编辑。贾平凹在长城十年没出书了,领导让我投稿。我有一个使命。我必须得到它。我去拜访他,和他下棋,故意想输给他,但是他的棋艺真的很差,最后我赢了。我们聊得很好,他也心软。他走到屋里,拿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原来是给上海文学的中篇小说《佛传》的。他说:“这不是给你的,你看看。“当时,天下着小雪。我在西北大学西门抄了稿子,挂号寄回河北。过两天看完小说,我去找贾老师谈谈我的看法。他说:“你这么认真,抄袭很贵。“我说我已经把手稿送回来了。后来他在准备美国文学的时候,叫我来,我就叛变了。”通过与穆韬的对话,可以感受到他对贾平凹的尊重。

(要闻)华商报走进名家书房系列之三 到陕西著名作家的书房沾沾书香 走进穆

另一幅画很有趣。水墨画里的大树挂满了图画,树上一个红色的小东西正在挖出鸟巢,上面刻着:“突然看到鸟巢了”。穆韬说,自从他1993年来到Xi,直到1998年他才拥有自己的房子。贾平凹画了这张图祝贺他。华商日报记者路捷·王保红

生活要实用,写作要实用

“对你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什么?”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来自于书中主人公或故事的灵感。当《华商报》记者向作家穆韬抛出同样的问题时,他没有采取行动。“我想谈谈对我影响深远的出版商和作家。”这大概是一个资深出版媒体人的独特视角吧。

出版商非常关心小读者

穆韬曾经去过樊勇,一个著名的出版商。也许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很陌生,但如果提到巴金策划出版的《随想录》和《傅雷家书》,大家都会知道。穆韬说:“我特别尊敬出版商樊勇,他还创办了《读书》和《新华文摘》。他的书影响了几代人。我去他在北京的家看他。老人很有哲理,很优雅。家里书架上除了书,还有外国酒瓶。如果你去见他的时候给他带瓶酒,他会很高兴的。”

穆韬说,樊勇对自己的启发是他作为一名编辑的态度。“我对两个细节感觉很好。第一个是他给我一本他写的《我爱沐源》,书名是他孙女用钢笔写的。这本书是写给家乡小学谈读书,谈成长,谈人生的,所以出版界一个大人物愿意和小读者交流是很了不起的;第二个细节,他问我美国文学杂志的文章排版用什么字体?我说宋体居多。他说:“对!我这辈子爱过宋体,旧版宋体很棒!“作为出版商,他不谈大事。可以感受到他对汉字的深深热爱。”

作家孙俪以“优秀”为动力

穆韬和孙犁老人的交往,应该从一个社论式的批评开始。

穆韬回忆说:“来梅文杂志社之前,我在河北省作协《长城》杂志社做编辑。1991年,受主编委托,他编了一组38封孙俪与朋友之间的书信,是孙俪与保定小学同学之间的书信。因为是复印件,字迹比较模糊,他让我校对一下。我是负责任的编辑,请很多老编辑帮忙校对。杂志出版后,还有两处错别字。老孙李专门发了一条信息,提出了这两个字,但同时他也明白了。从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编辑的重大责任。后来,当我去《梅文》杂志时,我得到了孙俪的书法《精益求精》。每次看到都会加深对编辑责任的理解。

(要闻)华商报走进名家书房系列之三 到陕西著名作家的书房沾沾书香 走进穆

我听说过我从未见过的“教授的零散书籍”

说到让我印象深刻的读书故事,穆韬想起了曾经相识的老人。“2010年左右,我陪主编平奥去上海复旦大学做讲座。现场坐满了人,站着的人很多,我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个老老师,走出会场,四处走走。当我走到复旦大学的后门时,有一条很窄的小路。有各种各样的杂货店。突然,一个书摊出现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坐在那里。当我读那些书的时候,我是不同的。虽然价格是10块钱一本,但实际上很多书在网上购买是100块钱买不到的。我突然想起了“教书,发书”的传统。有些老先生年纪越来越大,如果他的书没有被后人继承,或者他不放心,就想分发给真正爱读书的人。以前只听说过,这次真的在复旦看到了。”当时穆韬一口气买了9本书,其中一本是刘永基教授的《十四朝文学简史》。他想买很多年了。他在这里遇到的时候特别激动。“我抢过来了,老先生什么也没说。我拿书的时候笑了。我把钱放进他的小盒子里就走了。”这件小事让穆韬深深地感受到,书籍的传承在阅读传统中是非常重要的。

(要闻)华商报走进名家书房系列之三 到陕西著名作家的书房沾沾书香 走进穆

说到读书传统,不得不提穆韬桌上的各种摘抄书籍和卡片。“我的阅读习惯是一种愚蠢的方式。剪辑的时候有很多具体的事务。我喜欢汉史,看了很多相关的书,比如《史记》、《韩曙》,还有董仲舒的《春秋封露水》,贾谊的《新书》,刘翔的《新序》等。,所以我专心读这些书。但是怎么能一边看书一边打坐呢?我的方法是抄书。我有读书卡,一张一张地抄,然后装订。”《史记》和《韩曙》都是抄来的

广泛阅读大概是很多书迷的追求,但穆韬对此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广泛阅读是有害的。阅读和品尝一切。就像废油一样。在这家酒店吃一点,在那家酒店吃一点,然后回去把它变成你的。中国人的读书传统是细读透读,“论语一半治天下”。一两个经典的东西,如果理解透彻,可以很棒。一个人活着要踏实,写作更要踏实。”华商日报记者路捷·王保红(更多信息,请登录华商日报直播平台观看)陕西新闻,新鲜可预测。你可以走遍天下,却尝不到家乡的味道。不管离陕西多远,都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这里见面。

标题:(要闻)华商报走进名家书房系列之三 到陕西著名作家的书房沾沾书香 走进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陕西新闻网推荐文章

陕西新闻网网站介绍

陕西新闻网是陕西首家省级权威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也是陕西省网络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陕西新闻网承担着网上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网络文化建设等重要任务,是陕西省网络新闻宣传第一平台,也是陕西发布新闻量最丰富、最具权威性的新闻门户网站,向网民提供陕西地图、陕西人事、陕西小吃、陕西特产、陕西美食、陕西苹果、陕西猕猴桃、陕西旅游 陕西博物馆、陕西旅游攻略、陕西煤业、陕西高考、陕西专升本、陕西中考、陕西招生、陕西高考分数线、陕西教育、陕西方言、陕西民歌、陕西福彩、陕西11选5、陕西麻将、陕西体彩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