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蓝田白家坪村 王维手植银杏树至今1300年枝繁叶茂
本篇文章3124字,读完约8分钟
灞河入渭河
朱宏:向王川、王伟致敬
楚国庆:灞河是我的精神故乡
曾宏·鲁特:华胥这个古老国家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代表团在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合影
发源于秦岭的滔滔灞河,默默地滋养着海峡两岸的人民,孕育着无数的历史文化故事。在探索灞河源头的第一天之后,5月17日至18日,行走于灞河的“微风、绿氧、为爱而走”生态人文考察活动已按计划完成。由于时间有限,参观的地方仍然有限。但我们相信,我们对浐灞的理解和热爱会继续下去,希望大家一起关注和热爱浐灞。
此次活动由Xi市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和蓝田县政府主办,Xi市水务局为指导单位,媒体为《华商报》协办单位。
人文灞河
三个和灞河有故事的人
朱宏:向王川、王伟致敬
”“王川尚敬”不是我自己的。是王伟给我的。这次还是要向栾川和王维致敬。”5月17日,代表团来到王川镇白家坪村,寻找王维的“辋川图”旧址。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朱宏在接受采访时说。
1992年,朱宏第一次来到王川。当时交通不方便。他从Xi安坐公交车到蓝田县,然后只能选择坐当地农民的三轮车到望川。在雨里,朱宏详细地观察了这里的一切,后来写了《王传尚敬》,通过回顾王维命运的沉浮,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这篇散文被收入《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还被央视拍成电视散文,反响不错。
朱宏说:“虽然现在交通很便利,但是眼前的高架桥好像扎了一根刺,改变了望川的自然景观。当时周边没有农舍。时代在发展,但如何处理好经济、自然、文化景观的共存关系,需要拿出更好的方法。”
楚国庆:巴赫是我的精神故乡
“再来灞桥,觉得灞桥不寂寞,灞河不寂寞。从某种意义上说,巴赫是我的精神故乡。”5月18日,代表团邀请了文化学者、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褚国庆,沿着灞河动情地说。
从读第一首唐诗开始,清初就对Xi安和灞河产生了感情。二十年前,他从千里之外的辽宁来到灞河。面对想象中落差很大的灞桥,他感到无助。“我对什么都没看感到失望。回来的时候写了一篇六千字的散文《孤独的灞桥》。文末写道:灞桥真寂寞。”
楚国庆说,20年后重游故地,发现浐灞地区的巨变日新月异,让一个外地人感触更深。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灞桥和灞河,让更多的人关心文化。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重塑文化价值观的一个特别好的行动,意义重大。
根:中国古代与徐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华胥陵是古代伏羲女娲之母华胥氏之墓,华胥氏是华夏子孙繁衍的根源。”蓝田地域文化专家曾宏根对灞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遗存了如指掌。5月17日,当代表团抵达华胥陵时,曾宏艮开口了。传说中的“华胥古国”真的存在吗?在曾宏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他走访了古代华胥国附近的村落、华胥沟和华胥陵,出版了《神秘的华胥国》一书,从其古老的图腾和崇拜、文化、婚姻、音乐以及与世界各民族史前文明的比较等方面揭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华胥陵,又名西木陵,位于蓝田县华胥镇孟雁村。华胥陵是华胥氏去世的陵墓。北临庐山,南临丽水,与白鹿原隔江相望。是风水净土。”据曾宏根说,附近的许多村庄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着古代华胥氏部落的痕迹。
其实水鹿寺和尼姑没有关系
当人们想到修女时,总会有例外。5月17日,代表团来到蓝田县以东10公里的普化镇汪顺山脚下的水鹿寺。了解后代表团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水鹿寺和尼姑真的没有关系。
据导游介绍,水陆寺原是古代吴镇宇北部普陀寺中的一座水陆寺庙,是六朝时期的名寺。寺毁后,人们称寺为水鹿寺。它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位于一个小岛的尾部,形状像一条躺着的鱼,三面被巴河的支流环绕。
现在水流庵是一个小四合院,整个院子安静而朴素。彩色泥墙雕塑是其精华,包括佛菩萨、五百罗汉渡海、千人听经、释迦牟尼涅槃像等。,号称“中国第二敦煌”。
王伟种了1300年的银杏树从此繁盛起来
王维在诗佛的“辋川图”很难找,但据说他种的银杏树依然存在。5月17日,代表团来到蓝田县王川镇白家坪村,追寻过去和现在。
这棵银杏树四周是青山,一边是流淌的王川河,一边是废弃的厂房。临近之前,一片繁华景象引起了代表团的注意。微风吹过,树木摇曳,鸟儿不时盘旋。
据专家介绍,该树高20米,胸围5.2米,已有1300多年的树龄,已被列为Xi市古树名木,是一级保护古树。
王维在王川种下这棵银杏树后,称此院为文关兴。他的诗写道:“杏树作架种,春草大财。我不知道大楼里的云,去人间制造雨吧。”
特别注意
在Xi世博园寻找“菩提树”
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Xi,向吉昂吉赠送了象征智慧、和平和绿色的菩提树。不为人知的是,Xi宝安世博园有许多丰富的“菩提树”元素。
5月18日,代表团一进入Xi世博园长安塔,就立刻被巨大的“菩提树”所吸引。这幅“菩提树”油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Xi安美术学院张建群教授带领50多名学生历时近半年完成。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油画。
随后,代表团参观了自然博物馆的佛教植物展区。佛教礼仪植物有“五树六花”的典型,包括菩提树、高山榕、棕榈叶、槟榔、糖棕榈、荷花、文殊兰、姜黄花、鸡蛋花、缅甸桂花(黄龙)、狄龙金莲等。还参观了无忧树、曼陀罗等佛教植物。自然博物馆的百年老菩提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停下来拍照。
Xi世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建利介绍:“下一步,世博园将增加更多的丝绸之路文化元素,为游客带来更多的观光项目,将世博园建成丝绸之路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成为丝绸之路的新连接点。”
这组手稿是《华商报》记者魏写的
这组照片是由华商日报记者苗波·赵斌拍摄的
采访代表团
Xi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程斌
婵江是温柔敦厚的妹子,处处透露着美丽;巴赫是一个男性和强大的兄弟,处处散发着辉煌。国家颁布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的时候,我们以实际行动走过了浐灞,追根溯源,倡导大家加入到爱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来。站在源头,感觉肩上担子很重。希望社会各方都能参与其中,真正让我们的浐灞河城区段像源头一样清晰,提高大家的幸福指数。
孙市水务局党委副书记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非常感谢浐灞生态区、蓝田县政府、华商日报的支持。在恋爱的路上,学习小组自觉捡垃圾,文化学者给大家做相关讲解,受益匪浅。真高兴你来了。希望大家宣传一下浐灞河的生态文化状况,提高全社会认识水、珍惜水、保护水的意识。
水利专家、全国十大“河流卫士”奖获得者冯创民
从秦岭深处探源,再顺流而下到巍巍河口,这三天最大的感受就是感恩大秦岭,关爱浐灞。大秦岭水源涵养良好,浐灞河生态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渭河入海口水质已超过四类地表水标准。但是我们还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浐灞研究员毕
在我的研究生论文中,我把注意力放在了三万多字的《浐灞历史变迁研究》上,从河道、水量、水质、湿地等方面进行研究。人类发展史不仅是人类自身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不断探索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历史。只有人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
扩展阅读
灞河入渭河的地方一直向西
站在中国式的八圩景观桥上,湿地的美景和飞翔的水鸟立刻映入眼帘。5月18日下午,经过三天的行程,代表团终于来到了活动的最后一站——灞河入渭河。水利专家冯创民表示,灞河在进入渭河的地方一直在向西移动。
"北方河流多为游荡性河流,河流多变."冯创民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渭河入渭河。早期,灞河在其现位以东进入渭河口,实际上绕过历山而流。随着地质运动,骊山不断上升,灞河被迫向西流动。既然现在已经建好了河堤,那么灞河入渭口就基本确定了。
浐灞河研究员毕在《浐灞河与浐灞河历史变迁研究》一文中指出,浐灞河汇流后,水量增加,河水泛滥,但干流河道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渭河入海口随着渭河北移而北移。文献记载很少,但从现在卫星拍的照片可以看出来。
标题:(要闻)蓝田白家坪村 王维手植银杏树至今1300年枝繁叶茂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