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腊月27说说宰公鸡 赵季平:初学音乐绕不开"杀鸡"
本篇文章1027字,读完约3分钟
与《华商日报》的“名家说年俗”报道系列同步的,是日益壮大的“年味”。今天,我们邀请了著名音乐家赵继平来谈谈旧习俗。赵先生在音乐界大放异彩。他曾是中国音乐协会主席(现名誉主席)。他的作品《红高粱》和《孔繁森》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关于《二十七日,杀公鸡》,他结合音乐,有话要说。
千万不要杀鸡
但是“听到”“杀鸡”
华商日报:赵先生好!至于“二十七,杀公鸡”,有句话说母鸡会下蛋,但杀了就可惜了,所以人们往往选择杀公鸡。
赵继平:是这样说的,但我觉得可能不完全是这样,因为有美食家总结过,隆冬时节,尤其是腊月,公鸡的肉特别好吃,特别有营养。所以,当人们需要满足食欲的时候,当然首选是美味的公鸡。
华商日报:你自己杀过鸡吗?
赵继平:从来没有。因为我是1945年出生的,我是鸡,所以我绝对不会杀鸡。除此之外可以说是自然原因,公鸡那么漂亮,母鸡也勤劳,家禽和家禽都是一家人陪伴的。你怎么忍心向对方举起刀子?
华商日报:你见过别人杀鸡吗?
赵继平:我一般都是下意识的回避,但是听说过“杀鸡”。
华商日报:是?
赵继平:(笑)我天生就是学音乐的。人们常常形容刚接触音乐,尤其是弦乐的人,弹钢琴,声音像“杀鸡”来形容自己的悲惨和跑调。坦白说,这种“杀鸡”大概是任何一个音乐初学者都无法回避的环节和舞台。每个人都有过一次“杀鸡”,虽然年轻,但终究难忘。我真的听说过,杀过这种鸡(笑)。我大哥赵震晓是中央音乐学院第一届专家班的大提琴高材生。小时候看着他们排练。回来后,我组织孩子们一起在院子里成立了一个“乐队”。脖子下面拿着羽毛球拍的是小提琴,扫把是大提琴,大家一起“杀鸡”。而我呢,跳表是作曲指挥,玩得很开心。
在陕北
“追”一个月后的公鸡
华商日报:你在家养过鸡吗?
赵继平:我真的没有这个。我在甘肃平凉出生后不久,就和父母一起来到了Xi,从此就一直住在那里。在城市里,你认为,条件不允许,不能养。我见过很多鸡,特别是大公鸡。我记得是1984年,也是春节前。因为想作曲电影《黄土地》,所以和陈凯歌、张艺谋、何群一起去了。我们四个去了陕北很多地方,从延安到安塞,再到清华边。当时零下二十多度。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在陕北看到了许多公鸡。它们是那种红公鸡,昂着头,挺胸。他们觉得自己的叫声比关中鸡还响,尤其是在安塞。每天早上,一只公鸡啼叫,全村的人都相继啼叫。山鸦谷一度满足需求。那一幕真的令人难忘,激动人心。
华商日报:你把这些故事融入音乐了吗?
编辑:曹晶
标题:(要闻)腊月27说说宰公鸡 赵季平:初学音乐绕不开"杀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