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新闻]【中国梦·黄河情】破穷境,摘穷帽!陕西王湾村多措并举奔小康
本篇文章1477字,读完约4分钟
从一个四口之家挤在一个15平米的土洞里,到一栋100多平米的红砖青瓦新房,从一个一度为生计发愁的贫困户,到一个瓜菜大户,杨的扶贫之路是一个家庭命运的转折点,是陕西省宜川县王湾村的缩影。
杨水河在他的新房子里。曾徐贤/照片
曾经,王湾村的村民世世代代住在山中的窑洞里,那种“一坡一黑窑一土炕一破窗”的落后生活依然历历在目。以前这里土地贫瘠,产业单一,“一头耕牛,两亩薄田,三餐,常年缺衣少食”的无奈生活历历在目。王湾村脱贫以来,完成了道路硬化、广场建设、村庄照明、人畜饮水、卫生厕所普及等惠民工程。它迎来了“庭前有菜园子,门前有花廊,村巷有文化,有特色的房子”的新生活。我住在一个宽敞明亮的新家,种了一个钢架温室,里面有芳香的水果和水果。这个生活在黄河边上被称为“月亮湾”的小山村就这样开始了。
“找到穷人的根”,明确脱贫思路
如何脱贫?找到“穷根”才是关键!
宜川县儋州街道办事处主任贾介绍,根据宜川县扶贫开发的要求和“五抓、五强、五解决”的措施,抓住创建全球旅游示范县的机遇,依托王湾村的地理、区位和生态优势,在实际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以产业转型促发展、以旅游带动增收、以设施改善环境”的扶贫工作思路。坚持“一人一亩花、一户一棚菜、一村一品牌”的发展方向,将产业转型与旅游相结合,规划王湾村生态休闲采摘园、牡丹花观光园、鱼蟹养殖垂钓园、水上游乐园体验园、民俗新居安乐园五大特色园区,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游玩。
由此,王湾村过上了“路边花,园中瓜,家中菜”的甜蜜生活,而不是“面朝黄土,面朝天空,让黑水流汗,让黑水变甜”,让王湾成为了一个“听到就想来,来了就想留,留了就不想走,走了就想来”的好地方。
“摘下穷人的帽子”,巩固特色产业发展
针对该村单一产业的现状,王湾村坚持因地制宜、村规民约,提出了“以棚强农、以畜富民、以旅游发展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整合土地资源、争取项目支持、推广设施农业等措施,开发建设瓜菜大棚采摘园150亩、鱼蟹养殖园56亩、牡丹花观光园186亩、产品展示平台210平方米、种植农作物。
同时,利用“万企扶万村”的政策机遇,采取扶贫资金分红、土地出让入股、村办企业联合开发旅游项目等措施,将98.6亩集体土地出让给连村企业,开发建设了花卉观光园。有鱼蟹养殖水上乐园,辐射带动44户贫困户,开辟了工业开发获取存款、土地出让收取租金、股份制企业分配利润、入驻企业领取工资、落实政策
延安大学教育与工业部王湾村第一书记张表示,2019年,贫困家庭平均家庭收入超过3.6万元,这使得王湾走上了通过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整合发展致富的道路。
“破穷”,填补设施背后的不足
基础设施关乎民生福祉。王湾村以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为扶贫的主要方向,在改善“水、电、路、房”方面寻求突破。据统计,王湾村脱贫以来共投入资金1200万元,先后完成路桥修复、电网改造等16个项目。
“特别是针对目前几代人生活在危窑中的现状,按照“三个细化”的管理要求,坚持群众不超标、安置面积不超标的原则,采取自建、自建的方式,建设48个具有特殊民俗风情的新居。50户150人搬迁,其中26户81人易地搬迁,24户69人避灾搬迁。”宜川县儋州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郑宇(JUNG WOO)表示,搬迁安置实现了王湾村百年居住梦想,实现了王湾村的华丽转身。
王湾村新房项目。曾徐贤/照片
2018年,王湾村整体脱贫。2019年,村人均年收入10038元,比2014年增长151.2%,村集体经济收入54500元,比2014年增长26倍,呈现出“脱贫不返贫”的小康之路。
标题:[陕新闻]【中国梦·黄河情】破穷境,摘穷帽!陕西王湾村多措并举奔小康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