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走近器官捐献协调员:奔走在生死之间的“摆渡人”
本篇文章2586字,读完约6分钟
数据显示,中国的器官捐献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2018年就有6302例公民死亡后的器官捐献。那些用现有的医疗手段无法治疗的病人,最终以另一种方式延长了生命。
一边死了,一边投胎,人体器官捐献的协调人就是这次终身接力的“摆渡人”。2019年12月16日13时30分,北京佑安医院,一名56岁男性患者因器官捐献被从icu推进手术室。
一个小时后,患者的肝脏和肾脏被取出体外,然后根据计算机系统的分布情况提供给不同的受体。之后,他的生命将延伸到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这是由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刘源成功协调的第184位捐献者。
寻找潜在捐赠者,联系捐赠者家属,宣讲捐赠政策法规,帮助完成捐赠……生死是刘源和他的团队每天面对的话题。
“我做临床医生已经11年了。这期间我见过太多晚期肝硬化肝癌患者。因为没有等到合适的肝源,我不得不面对死亡的结局。作为医生,我很无奈。”
刘源,40岁,曾经是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医生,现在是北京佑安医院器官捐献办公室(opo)主任。
2007年《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的进一步法制化和规范化。
2010年3月,中国正式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应运而生。
2014年,从事肝胆外科工作11年的刘源放下手术刀,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当时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职业,连刘源的父母一开始都无法理解他的选择。家里很难培养出一个受人尊敬的医生。你为什么辞职?
但刘源知道,虽然他不再是临床医生,但他的选择可以让更多的生命延续下去。
近年来,我国有关器官捐献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如今,器官捐献是我国公民死亡后器官移植捐献者的唯一合法来源,这就需要像刘源这样一个特殊的人来协调工作。
在过去的五年里,他和他的团队联系了500多名患者的家人,并成功协调了180多项器官捐赠。因为患者随时都有可能死亡,每一次器官捐献协调都是与时间赛跑。
“一开始,我甚至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谈这件事。”
刘源回忆说,他接触的第一个捐赠者是一个单亲家庭的15岁男孩。这个男孩死于脑胶质瘤,因为他无法治愈。面对痛苦的父亲,刘源不知道怎么说“捐款”这个词。
“那天我和孩子的父亲谈了三个多小时,一直在回忆过去的生活场景。后来我们去医院附近的小餐馆吃饭。两个人喝了一瓶二锅头。他哭了,我跟着。哭……”
最后,父亲选择捐献孩子的器官,男孩捐献心脏、肝脏、肾脏、肺和角膜,挽救了5条生命,让盲人重见光明。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协调都会如此成功。
很多时候,悲痛欲绝的家属都无法理解,刘源为什么要跟自己提出这么“残忍”的事情。被骂成了家常便饭。
“家庭成员都有情绪期,需要时间去接受亲人即将离世的事实。另一方面,病不等人,很多病人的生命都是分分钟倒数的,要抓紧每一分钟。和家人谈捐款的时机其实很难把握。"
刘源承认他们一开始没什么经验可循,只好摸着石头过河。他甚至买了心理学的书来读,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帮助家人。他办公室的茶几上,常年放着矿泉水、纸巾等物品,有时家人也会用到。
“其实很多人在感情上是很难放弃的。我们要做的是倾听家人的抱怨,这可能是最大的安慰。”刘源说。手术前刘源做了最后的沟通。这么多年来,他的手机一直是24小时开机的。
“最大的困难是未知。有些家属同意捐献后会后悔,我们能做的就是和他们充分沟通,尊重他们的决定。直到最后一刻,家庭成员都有选择捐献与否的权利。”刘源说。
因为器官捐献需要所有直系亲属的同意,所以有时刘源必须出国与家人沟通。这么多年来,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因为随时都可能有工作要做。
有一次,为了取得一个病人父母的同意,刘源曾经连夜从北京赶到陕西农村的一户人家,为了向所有家属说明情况。然而,协调最终没有成功。
“失败的案例更多,有时候甚至会在失败的案例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工作本身的意义不能仅仅从结果上看出来。我们必须告诉所有家庭成员关于器官捐献的情况,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刘源说,每次捐款成功,心情都很复杂,不会有成功的喜悦,更不会有成功的滋味。他说,这些捐赠者身份不同,职业不同,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一次捐赠背后都会有一个故事。
这些年来,他觉得对自己更负责任了。让每一个捐献者都有尊严的离开,让他的家人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没有遗憾的决定,是他最大的责任。每次器官捐献手术前,医务人员都要举行一个静默仪式。
然而,令刘源高兴的是,近年来,他明显感觉到人们对器官捐献的认识有所提高。甚至很多健康人打电话到他的办公室,表示希望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2014年3月,器官捐献志愿者注册网站正式上线。这也结束了公民背后长期存在的“无法捐献器官”的困境。任何公民都可以将自己登记为器官捐献者,并可以随时修改或取消其捐献登记。
目前,中国注册的器官捐献志愿者人数接近170万。
与此同时,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的数量也大大增加。根据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的数据,2018年中国器官捐献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同年器官移植数量超过2万例,手术数量也位居世界第二。
但是对于人口基数巨大的中国来说,仍然有大量的患者急需移植。
“中国每年约有30万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与现有手术量相比,差距依然巨大。”刘源说。
从更专业的衡量指标——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pmp)来看,2018年我国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上升至4.53,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目前国际公认的器官捐献系统运行门槛是百万人捐献率10。西班牙是欧洲器官捐献率最高的国家,接近50%。
“器官捐献的发展涉及配套法规、人文教育、文化背景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刘源说,他和队里所有的人都注册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在他看来,事实胜于雄辩。
(原标题为《走近器官捐献协调人》:“摆渡人”在生与死之间奔跑))(本文来自《The Paper》,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The Paper》app)新闻推荐
陕西省出台了《关于开展野外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逐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皇家陵寝和省级安全单位的安全体系
篆刻作品诠释了杨凌独特的故事。昨日,记者获悉,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制定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野外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办法》...
陕西新闻,新鲜,信息量大。你可以走遍天下,却尝不到家乡的味道。不管离陕西多远,都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这里见面。
标题:(要闻)走近器官捐献协调员:奔走在生死之间的“摆渡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