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探访抗战遗址:秋林二战区司令部27孔窑洞保留原貌
本篇文章645字,读完约2分钟
70多年前,宜川县邱琳镇,一个只有200多居民的小村庄,由于阎锡山部队的迁移和驻扎,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区司令部将的旧址,一度兴盛,被称为“小太原”。
6月5日,陕西抗日战争遗骸搜寻任务二线最后一站从高速公路邱琳出口驶出,行驶2公里到达开放一年多的二战区司令部纪念馆。当年的原总部旧址经过修缮维护,至今仍保持着70多年前的原貌。
>>。文物现状
已经改建成学校和粮仓的砖石都是“旧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地区指挥官邱琳的旧址位于宜川县以东12公里,距黄河壶口瀑布30公里。2014年,邱琳二战指挥官部纪念馆建成。展厅主体是一排洞,中间连接着13个洞。这些建筑既有晋西民居的风格,又有陕北窑洞的特点,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挥部第八师的所在地。
纪念馆里有当时的遗物,包括手稿、照片、硬币和各种生活用品等。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涵盖了抗战前到抗战结束的所有重大事件。
“二战区司令部撤离后,就成了地方学校。1955年改为粮仓,一直使用,所以保存完好。砖石建筑是70多年前的事了。近年来,对文物进行了修复和修复,并在原址举办了展览。”据解说员介绍,指挥官部是一座工字形建筑,建于1938年。它由27个洞穴组成,中间有13个洞,东西两端有7个洞。院子的墙上可以看到一幅巨大的漫画。握紧的两个拳头是国共两党一起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团结抗战到底”的口号取自阎锡山的日记“真诚团结,坚持进步,抗战到底”,表现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坚持抗战的决心。
阎锡山西迁宜川,把邱琳建设成“小太原”
据解说员介绍,太原、忻口失败后,日军占领山西,二战总指挥阎锡山来到陕西边境继续抗战。1938年3月,阎锡山到达宜川县桑白村,同时在邱琳镇建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区司令部后方基地,并将军事、行政、教育系统迁至邱琳镇,随行人员多达2至3万人。
阎锡山除了练兵、抗战,还在这里发展教育,把在山西创办的民族大学、山西省立学校等多所学校迁到宜川;设立工厂,包括印钞厂、火柴厂、造纸厂、印刷厂等。还修建了民生工程,建立了野战医院。邱琳镇繁荣起来,被称为“小太原”。
山西省政府到达邱琳后,有许多机构驻扎在这里,包括响应部门和财政部门。二战区司令部的这些机构习惯上叫八大部,但实际上有十几个地方,比如机要室、军务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地区的指挥官在邱琳和基南坡期间,财政困难。1941年以后,蒋介石进一步减少对二战地区的供给,中共中央主张双方“互通有无”。在此期间,双方交换了盐、油等货物,为此在二战地区成立了许多运输队和骆驼队。
>>。口述史
在邱琳,阎锡山经常在山路上骑驴
刘长清,70岁,邱琳人,1945年初出生。抗战胜利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会哭的婴儿,但是他的父母在邱琳目睹了二战军区的故事,他从小就很熟悉。
“村子里没有路。阎锡山来了之后,打通了三条通往山西的路。我还在邱琳附近的山区打了300个洞,安顿了部队家属和搬到这里的省政府官员。”老人刘长卿介绍说:“邱琳周边有山河,离山西很近。应该有人守护,有人攻击,应该退役。”
刘长卿回忆说,阎锡山到达后,他将邱琳镇改名为吉星镇,避免了“邱琳”形象的消亡,使“吉星”的含义得到了发展。此外,阎锡山还将刘家沟改为龙隐沟,将瓦仙沟改为胡晓沟。
“因为战马不适合山路,阎锡山在邱琳期间基本靠骑小毛驴。”刘长卿说:“当时阎锡山的堂弟阎惠卿住在我家,请我爷爷奶奶做教母和教母。有一次,颜惠卿生病了,阎锡山来我家看她。我奶奶还给颜惠卿拔了个火罐。”
2015年,在刘长卿的帮助下,陕西省文物局考察了抗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秋霖留下的五个主要窑洞,以及当年阎锡山虎啸沟口饮食井的“四辛泉”和方空窑洞。
华商日报记者鲛人
编辑:白梅
标题:(要闻)探访抗战遗址:秋林二战区司令部27孔窑洞保留原貌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