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新闻]记者手记:看今日延安四色图景 改变的不止是山水
本篇文章1349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Xi 9月4日电(王靖云蔡心怡)初秋,我来到陕西省延安市,从延河畔仰望,两岸群山葱郁。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层层叠叠,绿意盎然。这还是人们印象中的黄土高坡!
群山绿意盎然
以前的黄土高坡已经被绿覆盖了。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延安的植被覆盖率从2000年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
现在到处都是山,绿色而充满活力。延安市宝塔区冯村乡的村长杨树伟站在山坡上说道。从坡上望去,青山幽幽,细雨蒙蒙,水面上满是恶毒的池塘,树木环绕着村庄,仿佛在长江以南。杨树伟说,这里已经形成了非常潮湿的小气候,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雨水更多。
湿润的小气候是延安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成就的剪影。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延安的年降雨量从300毫米增加到500-600毫米。
采访的日子里,从宝塔区到吴起县,从安塞区到甘泉县,雨如影随形,仿佛在提醒人们,这个地方不再是黄沙肆虐的地方。
黄土地的新面孔
黄色曾经是延安的颜色。在延安市吴起县南沟村,老支书严熊志描述了退耕还林前的情况:刮风的时候,黄土和尘土覆盖了天空。山不能载风,地不能保水。
二十年前,延安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今,大片光秃秃的黄土地已经很少了。黄色代表秋天群山中五彩缤纷的树叶,南泥湾河道中翻滚的稻浪和从游客相机中倾泻而下的壶口瀑布。
有趣的是,在安塞,人们发现以气势磅礴著称的腰鼓,从过去风尘仆仆的景象中消失了,这原本是因为山川平原的绿装。为了展现腰鼓的气势,安塞区冯家营村预留了一块黄土地作为表演舞台。
蓝天白云是常态
陕北民歌唱:蓝天上飘着一朵云。
在今天的延安,蓝天白云是常态。气象数据显示,退耕还林后,'an/きだよ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好的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8年的315天。
空煤气好,可以养老。谈到近年来延安空煤气的质量,颜熊志颇为自豪。他身后是新开的景区,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游客们乘坐快艇在水上飞行。
南沟村因山好、水好、空气好而发展了旅游业。景区开业仅半年,收入就达到100多万元。作为景区投资人,每一个村民都是受益者。55岁的村民颜志红靠在自己食堂的门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回忆着这几年从养羊到植树造林再到现在吃旅游餐的巨大变化。
今天的人怎么能不爱延安呢?
红色是脱贫致富的颜色
红色革命圣地延安。红色是刻在延安骨子里的颜色,是代代相传的精神。
面对干旱少雨的恶劣天气条件,延安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植树造林20年,世世代代辛勤劳动。春天种的树死了,秋天再种;第一年种的树死了,第二年重新种。一片森林往往是祖孙五代树。
延安人民的坚持和斗争,带来了高原土地由黄变绿,也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已成为延安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辣椒、核桃、红枣等产业成为人们退耕还林的重要收入来源。据延安林业局统计,延安的水果面积已达676万亩,仅苹果一项的年产值就达120亿元。
有多少人点了苹果!在安塞区,果农刘高明告诉我,20多亩苹果园每年可以带来89万元的收入和5万元的净利润。他指着山坡上的果园,计算着收获的时间。时间到了,他把苹果盖的袋子拿了下来。太阳一出来,苹果就变红了。
红色也是致富的颜色。红苹果有水果味。咬一口,又脆又甜。(结束)
标题:[陕新闻]记者手记:看今日延安四色图景 改变的不止是山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