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张岂之:问渠那得清如许
本篇文章1112字,读完约3分钟
◎鲁航
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先生,生于1927年,师从汤用彤、任、侯外庐。他在中国思想史上辛勤耕耘,从思想到文化,从历史到哲学,沿着脉络应用。他追溯了理论的起源,探索了文明的传播,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学术研究的继承、创新和发展过程。
张岂之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文学院研究生。1952年去西北大学任教。在侯外庐的领导下,他和李雪芹、杨超、林莹、何兆武开始对《中国思想通史》第一至第三卷进行修订、补充,然后参与第四卷的编写。《中国思想通史》将中国思想史建立在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基础上。初稿经侯老师认真审阅,多次修改。思想是文化的核心,各种文化都体现一定的思想和价值观;文化是思想的载体。没有文化理论,我们就无法把握思想的本质。思想文化有传承发展的历史。要想知道它的脉流,一定要能和古今中外交流。总之,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应与史学、哲学相结合,加强交叉和融合。”张岂之说。
张岂之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研究和学术领导经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学术研究的发展。根据“侯外庐派”的科研传统,参与出版了《宋明理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文化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主编了《中国思想史》、《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中国儒家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变迁》、《中国近现代史学术史》、《陕西思想史》、《中国史》、《顾·与儒学、理学、实学》等著作
张岂之从不忘记自己的教师身份,总是把研究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学育人。2007年,学生编辑出版了《张岂之教授与研究生研究书信选》,反映了张岂之对教师职责的坚守。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张岂之看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人是幸运的。时代动荡,历史巨变。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我们从70年的奋斗实践中提炼出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汲取丰富的营养和不竭的动力。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学术意识,面向未来,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使之成为我们的精神基础;通过实际问题思考学术研究,可以用知识帮助世界,在学科体系上有新的突破,发展新的格局。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新闻推荐
我对大自然的肺腑之言
亲爱的大自然:你好!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我只想从心底里告诉你一些事情。那天晚上,我走在茂密的森林小径上,听着鸟儿歌唱...
陕西新闻,讲我家乡的故事。观点、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在陕西传播正能量。看看家乡,品味家乡情怀。家的声音很远。
标题:(要闻)张岂之:问渠那得清如许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