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新闻]留住“乡愁” 尝到“甜头”——陕北黄河老村迎来新盼头
本篇文章1206字,读完约3分钟
陕北黄河沿岸的石质山区是战胜贫困的“硬骨头”。日前,在榆林郏县的一次采访中发现,黄河沿岸的一些传统村落已经将“乡土记忆”变成了“丰富的资源”。通过挖掘和保护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广大村民不仅保留了“乡愁”,也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
“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伴随着粗犷朴实的歌声,村民们穿着陕北的传统服饰,手里拿着各种农具,牵着自己的老黄牛老马,依次缓缓行走。在起伏的沟壑中耕作、打夯、结婚...一幅黄土高原先民生产生活的画面慢慢重现。
这是佳县坑镇赤牛壁村的日常场景。原生态现场表演《高山上的一头牛》是由黄河岸边这个小山村的村民编剧、导演、表演的。
在300多个依山而建的洞穴前,100多名村民以天空空为背景,山坡为舞台,在村里为游客表演。“这些演员都是我们的村民。最大的80岁,最小的才六七岁。”Chiniubi村支部书记高建茂说:“现在每天一场演出,高峰每天还会有几场演出。参加演出的村民每次至少可以获得20元的报酬。”
“让村民们发挥本色,特别朴素自然善良,忍不住把人带到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来自玉林的游客柯桥看完演出后感触颇深。
除了现场表演之外,Chiniubi村还建造了一个独特的乡村民俗博物馆。68个展厅的10多万件展品包括当地的服装鞋帽、犁锄铲、杂粮、婚丧嫁娶等生活必需品和风俗礼仪。
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使这个古老的村庄焕发了生机。随着游客的增加,该村的合作社和农舍等企业蓬勃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该村修建了一条特殊的旅游道路,并建立了一个公共服务中心。村里的窑洞都换成了门窗雨檐,家家户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灶。去年,Chiniubi村接待了30万远近游客,村民收入也大幅增加,年人均收入1.8万元。
“挖掘和保护民间资源可以促进文化旅游,黄河沿岸还有一个农村振兴的支撑点。”郏县县委书记刘胜生说:“这不仅保存了古村落的历史记忆,也唤起了村民的信心和自豪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泥河沟村距离金牛坝村50多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古枣庄”。村里一个36亩的古枣园里有1100多棵老枣树,其中最古老的枣树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村党委书记吴说,枣树从这里蔓延到中国许多地方,人们一直在购买枣树苗。
2014年,这片保存完好的古枣林被粮农组织认定为重要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同年4月,泥河沟村也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当我来到我们村时,我突然发现了传统村庄的味道。这是历史的记忆,是强烈的乡愁。”村民吴说,他2014年回到家乡,投资了的“枣园家族”,生意一直不错。
吴说,近两年来,随着村里红枣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收入增加,80户贫困户脱贫。
孙,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长期在泥河沟村读书。他说,传统村庄探索了当地文化的恢复,为一些濒临死亡的村庄注入了活力,使农民在农村生活更有尊严和信心。(新华社韩旭张斌楚国强)
标题:[陕新闻]留住“乡愁” 尝到“甜头”——陕北黄河老村迎来新盼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