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张扣扣案一堂深刻的公共普法课
本篇文章1623字,读完约4分钟
张扣扣案
一门高深的公法普及课程
7月17日上午,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令,对2018年除夕杀害三人的张口口执行死刑。
网民对该事件的关注度在17日达到高峰,但并没有随着死刑的执行而停止。“司法公正”、“道德与法律”、“血亲复仇”等话题继续引起网民的深思。有网友表示,张扣扣案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堂深刻的大众普法课,是对推进法治的深刻警示。
{1}同情属于同情,法律属于法律
张扣扣案发生在2018年2月15日。凶手张扣口持刀当场击毙邻居及其长子王晓军,刺伤其三子王,获救后死亡。作案后,张扣扣逃跑,两天后自首。
张扣扣案案情不复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法院确认了杀害三名受害者的犯罪行为。同时,由于张扣扣没有精神病等任何辩护理由,应承担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从案件的程序来看,相关职能部门依法起诉了张扣扣,经历了一、二、死刑复核程序;辩护律师全程参与,为张扣扣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媒体依法公开报道,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回应。所以,依法惩处无可辩驳。
但仍有不少人对张扣扣表示同情,甚至质疑判决结果。有网友认为张扣扣是为母亲杀人的“孝子”,他的辩护律师也认为张扣扣是“为母亲报仇”,于是恳求法院给他留一条生路。
但是,同情归同情,法律归法律。从自然法到成文法,从正义、人情到国家法,故意杀人都要受到惩罚。此案,在一年半多的时间里,经历了法与人性的大讨论,经历了犯罪心理学、情感梳理、代入感的争论和热烈讨论,最终回归行为与结果法治的基本理念。在现代文明法治社会,“私力复仇”是绝对不应该提倡的。而是应该由法律决定停止纠纷,正义应该由正义来主持。从这个角度来看,法院的判决不仅是对张扣扣犯罪行为的惩罚,也是对未来人民可能发生的“私人报复”的警告。
{2}这种悲剧怎么可能不再发生
张扣扣案的前因后果持续了23年,涉及两家五条人命,可悲可叹!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呢?
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加强法治教育和提高公众法律素养进行了审查。当年的判决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但似乎不符合张扣口中“杀人偿命”的传统观念和一些人的简单认知。这不仅是张扣扣20多年后举刀的“理由”,也是今天部分网友对他抱有同情,甚至呼吁“为母亲报仇,不要死”的心理基础。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李肃认为,当事人对判决不满是任何社会的普遍现象。这并不意味着司法判决有问题,也不意味着不满意的当事人可以走自己的路,甚至可以用所谓的报复来挑战司法判决。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刘仁文认为,要加强对公众的法治教育,提高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加强对问题的回应。如果张扣扣把前一案的结果和过程说清楚,让他知道判决并不不公,也许就能解开他心里的心结。
{3}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受创伤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咨询值得关注
张扣扣少年时目睹至亲之死,无疑给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另外,他极端的性格和未来生活的艰辛把别人和自己推向了死胡同。有专家认为,要及时关注张扣扣这类人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和护理,防止走极端。有网友觉得,如果时间回到1996年,未成年的张扣扣可以得到心理咨询和生活救助,或许复仇之火就会熄灭。
{4}媒体应该为报道热点案例承担社会责任
在张扣扣案中,由于部分媒体和自媒体片面报道甚至带有主观倾向的虚假报道,部分网友对张扣扣的行为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同情,这种印象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改变。在热点案件的报道中,媒体应坚持客观真实的底线,不要让主观臆断挑战客观真实,以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报道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据新华网作者:张捷信
新闻推荐
没有座位,你必须站着听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我们的记者秦魏“研讨会已经开始了,快点!”7月23日下午1时30分,几名前来参加2019 '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的嘉宾快速跑进主会场...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诚信。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快乐和美好!因为爱而付出,时光流逝,陕西是不变的家。
标题:(要闻)张扣扣案一堂深刻的公共普法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