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新闻]【40年·深情回眸再出发】宝鸡市人大:3份文件背后的“民生温度”
陕西网讯(孙倩)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聚焦群众食品安全和社会热点话题,定期向常委会报告审议情况,“审议”机制有效监控政府工作进展...12月3日,以“回顾40年,重新开始”为主题的陕西省人大采访团进入宝鸡市。发现“倾听民情,重视民意”已经成为贯穿宝鸡市人大全过程的关键词。
《宝鸡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凸显“民生关切”
2015年9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正式授权宝鸡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如何建立高质量的法律法规?宝鸡市人大常委会集中关注人民群众的感受和民意,通过媒体、网站、专家论证会、部门座谈会等方式,收集了60多个部门、各行业、专家教授的建议,收集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200多条。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最终决定把党委、社会和群众关心的餐厨垃圾管理作为第一个立法项目。2017年1月5日,《宝鸡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
条例实施两年来,宝鸡市签订餐厨垃圾收发货协议的餐饮企业由最初的500家增加到目前的3277家,收运率达到95%。餐厨垃圾日均处理量从最初的45吨增加到目前的110吨,餐厨垃圾处理率达到90%。明确的法律法规、有效的制度支持和严格的执法监督,有效解决了一度危及人民食品安全的“餐桌废油”和“泔水猪”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今年6月,我们刚刚组织政府部门和立法咨询专家对《条例》进行了立法后评估。”宝鸡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贾表示,鉴于评估过程中发现的大部分问题属于表述是否恰当,暂时不会影响《条例》的实施,且《条例》实施时间相对较短,评估小组建议暂时不修改或修改《条例》。
注意到,宝鸡市人大常委会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等问题,在报告结束时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宝鸡市物业管理工作报告》听取了群众的审议要求
对于人大来说,信访工作要围绕人大的职责和职能,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在宝鸡市人大常委会,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常委会审议的问题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2019年10月31日,宝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物业管理工作的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宝鸡市的物业管理报告可以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源于群众的来信来访。
宝鸡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主任李继华表示,自2018年7月以来,信访办收到了群众就“小区停车难”、“老小区改造进度慢”、“住宅产业委员会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的上访。物业管理成为宝鸡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要定期向常委会主任会议作专题报告据此,宝鸡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公室集中开展了群众信访工作,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了30多条群众反馈问题。
10月中旬,宝鸡市人大常委会课题组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深入凤翔县、金台区等县区进行物业管理专项调查。结合调查,在10月31日召开的会议上,有针对性地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报告,进一步提高了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于人民来信来访,我们要求按照属地原则,每天收到,当天报送政府各部门和区县人大常委会。”李继华表示,三年来,宝鸡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公室共转办、交办、督办1586件群众来信来访,有效推动了一批群众反映问题的及时解决。
《复查意见复核暂行规定》的实施复查意见不再“无果”
审议意见是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重要载体,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直接反映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水平。
“听落实审议意见更像是走程序。具体整改如何,只是听相关部门“讲”,缺乏实际监督。”2013年,宝鸡市凤翔县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制度,制定了《审查意见审查暂行规定》。
“常务委员会审议意见的执行率低于60%的,应当启动审查制度。”凤翔县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李辉表示,审查程序启动后,凤翔县人大常委会将督促“一府两院”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整改,并进行进一步审议。根据规定,再次复查时,主管有关工作的副县长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到会作出整改报告,逐一说明整改落实情况,并回答问题。
“目前‘审查’制度只是在2013年《信访条例》的审议中推出,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李辉表示,由于《信访条例》中审查意见的警示作用和制度冲击,自审查制度实施以来,凤翔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意见的整改率基本达到80%以上,有效促进了审查意见的落实。人大的审查意见不再“无果”,审查监督从此实行。
标题:[陕新闻]【40年·深情回眸再出发】宝鸡市人大:3份文件背后的“民生温度”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