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烟气笼青阁 流文荡画桥
本篇文章1685字,读完约4分钟
刘玉桥的优美剪影就像刘玉桥牌楼桥头堡的石人○张佑之文字/图片
我国素有“古桥多国”之称,各种石拱桥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建筑技艺。韩城南桥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一座多孔连续石拱桥。虽然不如赵州桥有名,但却是关中地区为数不多的古桥典型代表之一。韩城南桥,又名“刘玉桥”,意为“钟灵郁秀”,象征着韩城是一个山川秀美、人才济济的地方。2003年,韩城南桥被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地方志记载,韩城南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由韩城人、康熙年间云贵总督刘殷舒出资,乾隆、道光、宣彤年间重修。刘殷舒,明崇祯十年(1637年)生于韩城炭马村,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生于丙辰克。他曾是杨澜县的县长、仆人和司法部的囚犯。在此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印、粤、滇等职,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任贵州巡抚,清康熙四十一年,云贵巡抚刘殷舒回老家韩城探亲。当他经过习水河时,发现人们总是被河水挡住,过河旅行非常不方便。所以他决定出资修建一座石拱桥,方便两岸人民。古桥位于原韩城古城的交通大动脉,也是从北到南的唯一通道,也是过去连接秦晋的咽喉之路,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可以说是对桑子有利的一件好事。
更难能可贵的是,刘殷舒不仅为家乡人民投资建造了这座石拱桥,还以32银的价格将这座桥卖给了韩城县,以确保人民始终可以免费使用。“三两银子卖桥”的故事(曾称“二十八银子卖桥”)在韩城留下了很长的故事。根据传说,桥修好一年后,刘殷舒和他的家人回到了家。当我去刘玉大桥时,我看到人们在桥上来来往往。儿子漫不经心地对他说,你在桥上收费,肯定能赚钱。听了这个笑话,他以为这座桥是为了村子的利益而建的,但他的儿子想用它来筹钱,所以他不得不想办法打破他的想法。第二天,刘殷舒向韩城知县发出邀请,请他讨论出售这座桥的事。最后他只象征性地收了三两纹银,把桥卖给了韩城县,把私桥变成了官桥,取名“吉胜桥”,后来改成了“刘玉桥”。如今,“三银币卖桥”的故事在韩城家喻户晓,他那庄重的家风和教子自强自立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
"当长桥穿过水面时,曲戈就在波浪上."韩城南桥作为典型的古代石拱桥,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玉带典雅,霓虹般的波浪,极具艺术观赏价值。这座桥长180米,宽4.5米。它是由花岗岩条制成的。桥面一般呈弓形,南北宽,中间窄。韩城南桥作为石拱桥,既要满足群众需求,又要保证防洪安全。桥墩呈纺锤形,桥底铺石。10个桥口设计成相互连接,以减少洪水对桥体的影响。同时在桥梁的石缝之间埋设铁锭进行加固,保证桥梁的整体安全。
此外,韩城南桥还有几个亮点,一个是精雕细刻的石墙和瞭望塔。桥两侧有石质栏杆,栏杆之间有石质岗哨,东面101个,西面99个。每根柱子的柱头上都刻有花、鼓、南瓜、圆球、葫芦等图案,非常漂亮。桥面中间的一对哨柱柱头不同,人物和动物的浮雕更加细腻传神。在每一个桥洞的中央,都有一个石雕龙头,起到了放水辟邪的作用。第二,一个石头人的生动画像。在桥面南北入口,石栏两端各设置两尊石人雕像。他们蹲在桥栏杆两侧,戴着皮帽,穿着长袍,忠实地守卫着石桥。仔细一看,石人五官清晰,浓眉大眼,面带微笑,可见古代工匠精湛的石雕技艺。第三是精致的桥拱。中国古代桥梁中有许多附属的小品建筑。韩城南桥南端立有牌坊,三四柱三层。内两柱上有夹石,石的两面刻有人物、兽、几何纹饰等精美图案。牌坊上方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带我四处走走”。据《重修南郡石桥碑》记载,此牌楼是修石桥时修建的,牌匾是刘殷舒题写的,他出钱修桥。“带我四处走走”出自《诗经·潇雅》中的“鹿鸣”,“人对我好,带我四处走走”,令人回味。
新闻推荐
著名教育专家王运青、姚俊: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引领学校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
12月27日,第九届国家督学、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大连现代学习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运青再次来到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诚信。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快乐和美好!因为爱而付出,时光流逝,陕西是不变的家。
标题:(要闻)烟气笼青阁 流文荡画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